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09文化学刊学术论文格式(文化类论文)
- 12/07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
- 05/05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 暨第四届苏学
- 04/08花椒直播参股成立成都元锦文化传媒,经营范围
- 03/01“第八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福州开幕
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9)
此后,章太炎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在五四运动开始的时代激流中他日趋保守。以前,他曾多次公开批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认为孔丘最多算个史学家,根本不是什么圣人。
这时,急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孔家店的浪潮,他竟斥之为离经叛道,1922年,他还在报上公开刊文,对自己先前的批孔表示悔恨。晚年,更鼓吹“尊孔读经有千利而无一弊”。以前,他的文章虽然文笔古奥,索解为难,但在与清朝统治者及改良派的斗争中,为了宣传革命,他也写过一些通俗诗文,这时却极力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化运动。
以前,他为反对军阀统治到处奔走游说,1920年却提出了“联省自治,虚置政府”,拥护军阀割据,他自己为一些军阀撰写寿序碑文,。他攻击俄国的十月革命,反对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公开撰稿领衔,反对国共合作。
但到1931年“”发生,懔于民族危急,年老的章太炎又投袂而起,主张坚决抵本侵略,强烈谴责东三省的罪行。继“”之后,1932年“一二八”,日本帝国主义又南侵上海,守卫上海的十九路军爱国将士奋起反抗,予敌重创。
章太炎听到这一消息十分兴奋,立即向十九路军通电致敬,并写了《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高度评价了这一仗,认为是自光绪以来,与日本三次大战中从未有过的大捷。后来他又与其他爱国人士发起迁墓,将十九路军阵亡将士从上海迁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墓附近,欲借此表彰忠烈,鼓舞人心,并手撰《十九路军死难将士墓表》,刻石纪念。
“一二八”之后,章太炎曾拖着老病之躯,北上见张学良,策动,并在燕京大学演讲,号召青年拯救国家危亡。1933年,他与马相伯发表了“二老宣言”,又与马相伯、沈恩孚发表“三老宣言”,呼吁抵本侵略,收复失地。与此同时,章太炎更强烈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发生,宋哲元进行,章太炎致电宋哲元,认为:“学生,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
晚年,章太炎卜居上海,“卖文字以为活,文则每篇千元,字则另有润格”,并与陈衍发行《国学商兑》学刊。继而迁居苏州,设立国学讲习会,出版《制言》杂志,以肩荷民族文化为己任,“粹然成为儒宗”。逝世前十天,他还带病讲授《说文部首》。因气喘病发作,于1936年6月14日逝世于苏州。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
古代大一统封建王朝始于秦朝,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其中汉、唐、宋、明、清更是享国百年。可相比于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虽然宋朝的享国时间不输于明清、经济更是力压其他朝代,但似乎只有宋朝没有盛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宋朝也是有盛世的,北宋有咸平之治、仁宗盛世。宋朝的经济十分发达,甚至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农业、手工业各有建树,造船、航海业更是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商业繁荣。不仅如此,宋朝更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朝代,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社会上理学盛行、文学发达、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评价宋朝文学艺术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其实,要只从宋朝内部来说,大部分时间里宋朝都处在一个盛世的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都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宋朝不仅商品经济发达,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还出现了专供大众娱乐的瓦舍,百姓吃穿不愁、安居乐业。社会上学术气息浓厚,就连宋朝的皇帝几乎个个擅长咬文嚼字,都是称职的书法家、书画家等。所以说单从宋朝自身来看,确实可以说处在盛世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宋朝在各个王朝的排名上均可谓是名列前茅,无论从精神文化上,还是从个人温饱上来看其实都超越了历史上的一些盛世,但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输在哪呢?答案就是:军事。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北宋建立,初生的北宋也只是沧海一粟,那时的四分五裂,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的一段大时期,“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更替十分频繁,而唐王朝灭亡、社会动荡、更替的根源便是:节度使制度。赵匡胤也是节度使出身,知道节度使手握重兵的危害,所以宋朝建立之初便是极其“重文轻武”,尽管也有不少像岳飞、狄青这样的当世名将,却也受到排挤猜忌,最后愤懑而亡。宋朝外患不断,辽国、西夏虎视眈眈,而宋朝不仅不在边境派遣重兵驻守,甚至每年还会抽调地方精兵填充中央禁军,本意是拱卫王室,但地方的战斗力大大削弱,怎么对抗敌人?而且中央禁军的数量过于庞大,偌大的开销是宋朝极大的负担,“养兵千日,用兵何时?”没有贤臣良将、没有守边战士,宋朝拿什么自保?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2/120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