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
- 12/12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 12/09文化学刊学术论文格式(文化类论文)
- 12/07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
- 05/05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 暨第四届苏学
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3)
从市场分布位置来看,在古代都城前期发 展史中,都城市场大致经历了“面朝后市”“前市后 朝”两个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都城市场一般分 布在宫城的北部,考古发现,偃师商城的宫城在都城 南部,都城中部和北部则是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 址,工商相连,都城市场的位置应当就在上述遗址区 附近,宫城与市场南北排列,形成“面朝后市”格局。 东周洛阳王城宫殿区位于王城西南部瞿家屯一带, 王城北部分布有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推测市场可 能在其附近。
因此,东周洛阳王城仍属于“面朝后 市”格局。东汉洛阳城主要有金市、马市和南市三 大市场。最主要的金市即大市,在城内南宫西北部, 其与南宫的相对位置,基本仍是南北排列的形制,还 属于“面朝后市”格局。但对实行南北两宫的东汉 而言,金市对北宫,又在其南,已不是“面朝后市”格 局。其余的马市和南市两大市场,一在城外东部,一 在城外南部,这样的市场分布,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前朝后市”格局,而且还“使洛阳的市场突破了城 区的空间而向城郊发展,在古代城市规划史上不能 不说是一种革新的尝试”。⑦
到了北魏洛阳城,创立 了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垣的新都城形制,市场 布局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已不在内城,被全 部安排到外郭城之中。其中大市在西郭,马市和小 市在东郭,四通市在南郭,四大市场均处于宫城以南 的区域,先秦以来传统的“前朝后市”格局被彻底打 破,取而代之的是“前市后朝”制度。这一制度为以 后的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所继承,并且市制与坊制 紧密结合,形成坊市制度,发展更趋于繁荣。直到 “安史之乱”后,才逐渐松懈、瓦解,最终进入市场的 “街市”阶段。第五,都城礼制建筑空间的布局与建设模式。 礼制建筑是古代都城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也 是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根据文献记载,三代时期, 盛行宫殿与宗庙共存于宫城之中,平面形制也基本 相同。体现了当时祭政合一的国家政治结构特点。 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都城宗庙建筑遗址,是二里头遗 址宫城的二号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它与宫城内的一 号宫殿建筑基址整体规模、布局、结构近同,后者比 前者还要更规整些、严密些,封闭性更强,透露出宗 庙的地位似乎还稍高一些。偃师商城继承了二里头 遗址宫庙共存的传统,其宫城内的大型夯土建筑,以 二、三、七号为东组,四、五号为西组,前者为宗庙建 筑,后者属宫殿建筑。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传统的祭政合一的国家政治结构被打破,象征着王 权和“地缘政治”物化载体的宫殿建筑地位上升,本 质上属“血缘政治”物化载体的宗庙地位下降,从都 城之中、宫城之内逐渐移至都城之外。在此方面,东 汉和北魏洛阳城可称为一个重要节点。东汉的宗庙 社稷,是按照“左祖右社”规划建设布局的,这也是 秦汉以来有可靠文献记载的最早实例。⑧ 明堂、辟 雍、灵台等礼制建筑,即所谓“三雍”,被安排在洛阳 城南郊平城门大街的左右两侧,即都城主轴线两侧。
建武五年( 29 年) ,光武帝又在辟雍之东北建立太 学。三雍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以及东汉皇帝在 三雍经常活动的影响,再加上平时太学生在太学及 其周围的生活、活动,洛阳城东南事实上已成为洛阳 城的新兴文化区。它的出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后 历代在都城城南的文化区的源头都可追溯至东汉。 北魏洛阳城由于三城制的建立,宗庙是安置在都城 和内城之中、宫城之外,这一宗庙布局制度对后世历 代影响深远。而灵台、明堂、辟雍和太学的礼制性建 筑仍在都城南部,后世统称之为“南郊礼制性建筑 群”。这一区域是汉魏时期多个朝代举行国家祭祀 等礼仪大典的重要场所。宗庙等祭祀礼制建筑失去 与宫城、宫殿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人君听政居住的 宫城与祭祀神鬼的礼制建筑,在空间上有了明确的 划分,礼制建筑日益沦为皇权政治的附庸。这是古 代王权不断发展、逐步强化、趋于极致过程的反映。
第六,“天下之中”为核心的建都理论建构、发 展和指导。“洛阳模式”是由一定的思想理论促成 的,“天下之中”⑨建都理论正是这一模式的理论支 柱,“洛阳模式”则是“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指导下的 实践结果。“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构成了古代 最初的都城观,对古代都城选址及其建设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天下之中”作为一种建都理论,两 千年间一直是指导古都选址建都的基本理论。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2/1221/887.html
上一篇: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