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
- 12/12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 12/09文化学刊学术论文格式(文化类论文)
- 12/07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
- 05/05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 暨第四届苏学
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2)
多宫城制流 行于商周及秦和西汉时期。都城内由若干个体的宫 城组成,且排列较紧密,遍布城内的各种殿堂楼阁, 鳞次栉比。东汉雒阳城则实行南北二宫为主的宫城 布局形制,是古代唯一的“双宫城”制都城,可视为 过渡性形态。单一宫城制是我国古代宫城制度的定 型形态。近年来曹魏至北魏洛阳宫城的考古发现, 证实古代都城的单一宫城制始于曹魏洛阳城,而非 传统认为的始于曹魏邺北城。⑤宫城从分散的“多宫 城”到相对集中的“双宫城”再到集中的“单一宫 城”,使宫城在都城整体空间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更 加突出,反映了宫城封闭程度逐渐增强、皇权地位至 高无上的整体发展过程。 由于 宫 城 制 度 发 生 的“多 宫 城”———“双 宫 城”———“单一宫城”的变化,古代都城布局形制也 经历了“单城制”———“双城制”———“三城制”的变 127 古代都城的“洛阳模式” 迁。最早的“多宫城”二里头遗址,是由多座宫庙构 成,四周围以宫墙的“卫君”之城,其余的居民区和 手工业作坊区则未围筑墙垣,此时的宫城实质上就 是最早的都城,都城形制呈现城宫一体化的格局。 偃师商城晚期大城( 即郭城) 建成,始出现宫城、郭 城并存的“双城制”都城。它的出现,改变了二里头 以来都城仅有宫城的城宫一体化格局,都城不再仅 仅是帝王和贵族们居住和施政的场所,而且也是一 般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这是都城空间一次重大的 变革与发展,并为此后很长时间内的都城规划所沿 用。
北魏洛阳城又最早形成了古代都城中涵盖 宫城、内城( 皇城) 、外郭城的“三城制”布局。宣武 帝在营建洛阳都城时,将中央官署等从宫城中整体 迁出,将旧有的汉晋洛阳大城改造成内城,专门用以 集中安置中央官署,形成了相对于宫城与郭城之间 的内城,即隋唐以后的“皇城”。以此为中心,又在 其周围新建一圈城郭,专门用于安置一般官宅、寺 院、民居、手工业作坊和市场等新的城市功能区。北 魏洛阳城外郭城的出现,是汉魏洛阳城形制演变中 一次最重要变化,由此形成的由郭城、内城( 皇城) 与宫城组成的“三城制”都城形制,以后一直为历代 王朝都城所遵循。 宫城从“多 宫 城”到“双 宫 城”再 到“单 一 宫 城”,也使古都的空间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 具有明显“中轴线”为核心的整体规划都城空间结 构的阶段。古代都城轴线是古代都城的重要特 点。早在二里头时期,二里头宫城内建筑群的中轴 对称已孕育着都城中轴线布局萌芽。二里头宫城遗 址的二号宫庙遗址与一号宫殿遗址并列于宫城东 西,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都城轴线。偃师商 城在早期都城中出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都城中轴线 布局; 东汉洛阳城前期是大朝正殿与南宫的南宫门、 外郭城南城门———平城门形成南北向的都城“中轴 线”,晚期是大朝正殿与北宫的南门、外郭城南城门 形成南北向的都城“中轴线”,开创了最早以大朝正 殿为基点,宫城轴线与都城轴线重合的新模式; 魏晋 洛阳城、北魏洛阳城废除了东汉以来的南北两宫制 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融合内城、外郭城的出现等 新因素,使中轴线布局在大规模的南北向都城中得 以实现,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外城正门———宣阳 门、铜驼街、宫城正门———阊阖门、大朝正殿———太 极殿的中轴线,较此前的都城中轴线更为接近“居 中”位置。中轴线伸展和延长了都城空间,使宫城、 皇城和郭城更为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帝国都城 的整体空间。魏晋洛阳城、北魏洛阳城中轴线在中 国古代都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隋大兴、唐长安 城、宋开封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重要源头。第三,都城社会空间的建构与控制模式。城与 郭,构成了古代都城空间主要的基本单元。当 时对都城居民的管理是以族属血缘组织为基础分片 分等级进行的,其居民区划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聚族 而居的都城居住区划,居民区分布较为分散,片区之 间往往还有较大的空疏地带,这正是都城发展尚初 期的表现。作为都城内的聚居单位,“里”出现在西 周时期。由原来作为农村聚居组织形式的“里”发 展成为都城居民聚居形态和管理制度,契机在于这 一时期出现的城市发展以及“内城外郭”都城 形制的实行。汉晋时期洛阳都城的里,作为一种都 城内的基层行政组织的功用日益凸现,里与市在功 能上相互渗透,而都城形制经过宫城制度的调整,也 呈现出向平正规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就为里制向 里坊制度过渡铺敷了契机。虽然还有学者认为整齐 的里坊制都城规划始于曹魏邺北城,但比较明确的 整齐的里坊制都城规划确实开始于北魏洛阳城。北 魏洛阳城设置外郭城,创造性地将西周以来的里制 和汉代以来出现的坊结合起来,将外郭城大规模地 辟为里坊区,按新的里坊制度布局与管理外郭城,在 外郭城之中建设了 220 个里坊( 一说 320 或 323 个) ,⑥里坊形制整齐统一,平面呈方形,长宽各一 里,四周围以墙垣,四面辟门,里坊之中设置十字街。 这是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把都城 居民的里整齐地建成。不仅将都城划分出若干方形 的空间,而且对每个空间都作了适当的安置与有效 的管辖。它在划分都城居民居住空间的同时,也划 分了都城社会结构空间。由周代发端的古代里坊制 度至此基本定型。古代都城发展也因此成为布局严 整、中轴对称的封闭式里坊制城市。隋唐长安城、洛 阳城沿袭了北魏洛阳城外郭城及其里坊制,而且更 加整齐划一、布局严谨,在制度上和形式上达到了至 极的统一和完善,使统治者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 城市严加控制达到了最高境界,代表着以社会政治 功能为基础的都城聚居制度的成熟。里坊格局下所 产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群 体面貌,甚至长久地影响着文化传统。 128 中州学刊 2018 年第 4 期 第四,都城经济空间的布局与调控模式。自先 秦以来,市场便是古代都城整体空间的基本要素之 一。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2/1221/887.html
上一篇: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