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
- 12/12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 12/09文化学刊学术论文格式(文化类论文)
- 12/07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
- 05/05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 暨第四届苏学
从先秦时期的山西葬玉看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3)
2.佩饰。这应该是玉器产生以后,除了它的货币功能以外最广泛的功能。在《诗经》中有多处当时贵族佩带玉器的描写。那么,贵族为什么要带佩玉呢?这除了有人们的审美作用以外,还因为玉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使它具有“廉而不刿”、“瑜不掩瑕”“、气如长虹”的美好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商代贵族男女都带佩玉,周承商俗,此习仍然存在。《诗经》中大量诗反映这种情况。《采芑》中记载了方叔身上佩带玉相互碰撞发出响声。《君子偕老》中记有当时贵族头上佩带着玉饰的笄。《诗经》中有些诗记载着这种情况,可见玉器在当时已极为广泛地被使用着。
3.身份的象征。前面我们提到的清凉寺墓出土的玉琮、玉环等都是不同于一般的玉器,是身份特别高贵的贵族才能拥有的器物,是墓主人声名显赫的象征性礼器。此外,清凉寺墓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区,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的腹心地带,墓地的现象表示当时中原地区正在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周边各种文化因素和理念在这里汇聚,说明礼制的基本内容至晚在庙底沟二期文化后期已经在中原地区形成,甚至比较成熟了。所以说,葬器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较早等级区分的标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玉象征着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五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据中国古玉器的主流,“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即用六种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祭祀、朝拜、交聘、军旅的礼仪活动的玉器,这就是《周礼·大宗伯》所记载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王宗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总之,山西葬玉的文化内涵不是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概括的。作为文物的葬玉,它还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有不可复制的惟一性,更为当今世人所器重。葬玉从简单的生产工具到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融进各种礼制内容、伦理道德,成为财富的象征,宗教图腾的崇拜 这些无不是玉器在从某些侧面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喜玉爱玉的心理。我们在弘扬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葬玉现象的分析研究,使中国东方艺术中这朵玉器奇葩开放得更加娇艳美丽。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1/0809/783.html
上一篇:淄博民间文化-多姿态的发展
下一篇:夏文化发源于黄河下游无法人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