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
- 12/12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 12/09文化学刊学术论文格式(文化类论文)
- 12/07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
- 05/05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 暨第四届苏学
从先秦时期的山西葬玉看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2)
(M31:72)。
(3)M63:出土大玉戈12件。其中M63:60、M63:114公布了材料(见下图)。
(4)M93:外棺盖上有首尾相连的大玉戈5件。其中M93:7、M93:185如下图。
二
古代山西人对葬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赋予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内涵。古人可能受五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从而将玉也分为五色,有的地区还产碧玉。
(1)白玉:由白色至青白色,乃至灰白色,其中以白色为最好。其名称有羊脂白、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鱼骨白、糙米白、鸡骨白等,其中羊脂白玉为和田玉独有,数量甚少,价值很高。
(2)青玉:最为常见,从淡青色到闪绿的深青色。青玉是软玉中最硬的,但颜色不如白玉美,价值较白玉低。
(3)黄玉:由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其名称有蜜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米色黄、黄杨黄等,罕见者为蒸粟黄、蜜蜡黄。黄玉的颜色一般比较淡,黄色鲜艳,浓艳的极为罕见,优质黄玉不次于羊脂白玉。
(4)墨玉:由黑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分布或为点状,或为云雾状,成为纯黑,其名称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夫人鬓、纯漆黑等。在整块玉料中黑色有深有淡,其中墨玉的黑色是由微鳞片状石墨引起的。
(5)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斑点,其绿有鹦哥绿、松花绿、白果绿等,以质地白分等:和田玉透光、色润如菠菜者为上品,绿中带灰为下品。上好的碧玉色如翡翠,古代妇女常以碧玉作头饰,“碧玉簪”的故事就是一例。
总之,在葬玉中,白玉最为珍贵,白玉中最佳者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由于黄玉出产甚少,故色纯细润的鸡油黄,其身价不在白玉之下。
由于受材料和加工方式的制约,古代的玉器生产不可能像模制化的产品(仿玉料器除外)那么多。显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玉器。因为每一件玉器,即使是同一类型、同一质地、同一个工匠琢磨,也不会完全相同。它们在尺寸大小、重量多少、玉质干润、色泽深浅、加工技艺等方面总会显现出某些差别来。这种差别的存在,既是形成玉器史上区域和时代风格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格局,也是今天的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断代鉴定、综合分析的基本线索。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得玉器制作尤为不易。即便如此,山西葬玉的制作在古代已经使用多种技法,包括琢、磨、擦、刻、钻、切、锯等,在工艺上多采用浮雕、透雕镶嵌等技法,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美感。而琢磨等技艺精绝,刻工精细,线条流畅,使作品富有诗歌音乐般的韵律。
(1)纹饰艺术。古代多在器物上饰象征着吉祥的图案纹样,有祥云、神龙、瑞兽、蝙蝠、吉祥文字等,用以烘托作品的完美,渲染艺术气氛,反映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幸福的向往。
(2)造型艺术。往往与纹饰艺术相衬托,古代玉雕作品,多选用一些瑞兽、吉文为造型,完全摆脱了对客观物像的简单模拟,常以夸张浪漫的手法寓以其意,使作品的艺术造型技巧娴熟,精美绝伦。
三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因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护尸身不腐,使复活再生成为可能,古人“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6]的说法就道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因此,古代中国葬玉极为普遍,并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山西远古先辈在极为久远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文化的眼光来对待玉器,崇拜并喜爱玉器的品格,开始形成了对玉器的三个理论支柱:(1)玉器是美的;(2)玉器是神物;(3)玉器是有德的、高洁的。数千年来,这三个理论支柱几乎变成了三晋大地的文化基因,山西古代的葬玉也因此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是葬玉之所以成为历代官吏显示身份地位的随葬品、古玉器之所以成为重要的文物、之所以构成中国玉文化体系的原因。
1.殉葬。自从玉器产生,就有了祭祀这个功能。因为古代的制玉就是起源于石器的制作,玉本身就是石头。《说文》:“玉,美石也。”《诗经·淇澳》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磨就是制玉。在殷商后期,我国的制玉水平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这从考古的资料可以证实。殷墟“妇好”墓出土了近600件玉器,这批玉器,品类很多,其中装饰品和艺术品300多件,礼器、仗仪用器200多件,实用品约60件,制作得都很精美,所用玉料有白玉、青玉、墨玉和绿玉。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的伯和他的妻妾两座墓,共出土玉器1300多件,其中有用红玛瑙或碧琉璃珠管加上佩玉串成的项饰,显示了当时装饰品的独特风格。《诗经》中虽然没有对殉葬的直接描写,但有些诗是间接叙述这种场面的。《黄鸟》是叙述秦穆公死后有三良与其殉葬之事的。那么,作为伯爵的秦穆公和三位士大夫的三良在死后必然有玉器与之随葬。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1/0809/783.html
上一篇:淄博民间文化-多姿态的发展
下一篇:夏文化发源于黄河下游无法人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