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为什么有人说洛阳是最早的(文化研究杂志刊号
- 12/12陈立国著作(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价格)
- 12/09文化学刊学术论文格式(文化类论文)
- 12/07文化学刊文献(文化学刊官网)
- 05/05第二届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 暨第四届苏学
中国古人的海洋文化,近海致富、远海求仙,既(2)
,“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这些鱼类如果出现于人间,必然会引起极大的灾难。
当然《山海经》还记载了很多生活在海洋中的神灵。《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禺虢……禺虢处东海,是为海神。”这个神是人面鸟身,身上的装饰都是青蛇。最重要的是,他是黄帝的儿子。海洋中还有一个神灵叫“烛龙”。《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烛龙人面蛇身,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不用进食也不用休息,永恒地存在于天地间。《山海经》中都是中国最早的朴素的海神观念,所以这些神仙都有着精怪一般奇怪的模样。

漫画 烛龙
到了战国时期,海神的观念得到发展,海神已经不再是奇形怪状,而是超凡脱俗的神人或仙女。如《庄子》中记载的海中仙山藐姑射上生活的仙人是这样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战国时期人们认为仙人都生活在海外的仙山上。根据《列子》记载,在渤海之东几亿里的地方,有个无底之谷,名叫“归墟”。而归墟不远的海洋上,有五座仙山,分别为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这些神山都高三万里,方圆三万里,山顶上有九千里的平地。这五座山都没有根基,漂浮在海面之上。海神禺强为了不让这些神山漂流到遥远大海的幽冥之地,便找来15只神龟,将它们分成五组,每三只背负一座神山。但是后来有个巨人国叫“龙伯国”,国中的几个巨人将背负岱舆和员峤的六只神龟捕杀了,导致两座神山没有根基,漂向了北极幽冥之地。自此以后,只剩下方壶、瀛洲和蓬莱这三座神山了。

蓬莱仙境
剩下的三座神山,是战国以来无数人向往的三座神山,相传山上有仙人炼制长生不老药。《汉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齐国的齐威王和齐宣王,以及燕国的燕昭王都派人去海外的仙山寻找仙人。秦始皇最热衷长生不老,在方士的诱惑下,甚至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求觅仙人。

秦始皇派徐福海上求仙
文史君说
对于未知的海洋世界,中国先民无疑是充满想象力的,他们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海神形象和海外仙山,尤其是这些仙山得到了后代帝王的极大关注,很多帝王都派人入海寻找仙山和仙人。中国先民对海洋的认识,尤其这些神话人物对丰富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陈成:《山海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朱建君:《从海神信仰看中国古代的海洋观念》,《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
刘青:《先秦时期的海洋观》,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2/0121/844.html